TOP

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Society

精準醫學資訊分享

發佈日期:2019-04-17

精準醫學十年磨劍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李英雄教授     108.4.

「十年磨一劍」是家傳戶曉的中國古代名言,姑且不論是「包藏禍心」的隱喻,但卻是「開創新局」的事實。自從西元2009年,Clayton Christensen在其著作《The Innovator’s Prescription : a Disruptive Solution for Health Care》書中首先創造「Precision Medicine」的新字,至今邁入第十年,在這漫長的演化過程,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確實在全球的醫藥與生技界掀起滔天巨浪,近年來在人工智慧技術的介入下,更是如虎添翼,無庸置疑精準醫學已由當初的概念逐漸轉型成為新興的醫學領域/學門,甚至落實到轉譯醫學(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應用層面。如今,精準醫學已儼然成形蔚為奇觀,十年磨劍終須展現,因此,有必要對精準醫學的來龍去脈作歷史的回顧,並對精準醫療的實際成效作概略的分析,以「溫故知新,莫忘初心」來拓產延伸精準醫學的真正意涵,達致終極目標—構建知識網路(Building Knowledge Network)暨創造資訊公共食堂(Creating Information Commons)。

  • 精準醫學發展之演化史

西元2009年,Clayton Christensen鑄造的「精準醫學」一詞原本鮮為人知,但是在西元2011年,美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倡導及西元2015年美國總統Barack Obama啟動《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計畫之加持下,頓時風起雲湧,精準醫學如海嘯般席捲全球官、產、學、研界,成為眾人皆知的時尚名詞,甚至是醫藥生技產業的口頭禪,姑且不論其他各行各業,究竟醫學界內學有專精的人士對精準醫學的真正意涵了解有多少,才是未來拓展延伸精準醫學的最大隱憂。每一個國家為了接地氣、適應國情與民情,各自訂定發展精準醫學的計畫本無可厚非,但若偏離全球先進國家的初衷與共識,就會脫離正軌誤入歧途。雖然全世界尚未有發展精準醫學的標準規範與指引,但是從宏觀思維的層面來考慮,借鏡美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提議與倡導,不失為是良策,值得效法,視為準則,茲將2011年報告原文《Toward Precision Medicine : Build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a New Taxonomy of Disease》作簡略的說明;朝向精準醫學:為了生物醫學的研究和疾病的新分類學構建知識網,簡潔清晰的一段句子道盡精準醫學的真諦,知識網的建構是精準醫學發展的根本,本固而根生,這是千古不易的金科玉律。至於生物醫學的研究與疾病的新分類都是在知識網的傘下做拓展與延伸。為了普及精準醫學於大眾,美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精準醫學委員會隨後提出《Creating Information Commons》的觀念,本人將其翻譯成《創造資訊公共食堂》,意即上述的知識網之資訊大家都可共享。事實上,美國總統Barack Obama啟動《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計畫的同時亦創造出「Direct Volunteer Concept (直接志願者觀念)」,希望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能夠舉手自願參加這個計畫,促使精準醫學大眾化(Popularization of Precision Medicine),這就是精準醫學的真正意涵與終極目標。體會領悟真諦,方能不失精準。

  • 精準醫療的迷思

Precision Medicine翻譯成精準醫學應屬於生命科學大範疇的學門領域之一,是原本的概念,但精準醫學轉譯應用到臨床實踐,則同樣的Precision Medicine一詞就翻譯成精準醫療,換言之,英文字Precision Medicine就中文而言兼具一語雙關之涵義,端視情境做巧妙的解讀,學術研究界和健康醫療界各持己見鮮有交集。精準醫療強調基因體學奠基的個人化醫療(Genomics-Based Personalized Medicine),導致伴隨基因檢測(Companion gene test)與標靶治療(Targeted therapy)互為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共生體,癌標靶治療就是精準醫療的典範,精準腫瘤學於焉誕生成為精準醫學的前瞻新學科。無可否認癌的標靶治療稱得上精準擊中癌細胞的致命靶點,但患者的生命延長與存活率的增加卻不甚理想,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醫療費用的支出動輒新台幣百萬元,甚至逾千萬元,最後還是人財兩失,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Precision Medicine (精準醫療)還是Profit Medicine (利潤醫療),精準醫療背後隱藏著龐大的商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這個利基是否來自於誇大與誤導極需醫界同道做嚴肅謹慎的思考與關心,以防不正當的操作行為導致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淪為利潤醫學(Profit Medicine),違反背離當初倡導精準醫學的宗旨與使命,誠非有識之士所樂見,唯有恪遵嚴守精準醫學的初衷本意,才能發揚光大精準醫學及落實執行精準醫療,促使個人化醫療的早日來臨,嘉惠廣大的社會群眾。

  • 台灣精準醫學的拓展

台灣在精準醫學的發展是走在時代的前沿,當美國總統Barack Obama於西元2015年宣布啟動《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計畫時,「台灣精準醫學學會」於同年8月成立,積極進行會員招募、舉辦學術研討會議、拓展國際交流、推動產業界策略聯盟等事項,最重要的創舉是舉辦精準醫學專科醫師和諮詢師的資格認定考試,出乎意料居然報名參加考試非常踴躍,第一梯次百位名額很快就達標,目前世界各國有精準醫學專科醫師的考試制度是屈指可數,台灣精準醫學之發展可說是引領全球的走向,這並非是信口開河,而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為證。

本人自從2011年美國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提出精準醫學的概念後,就開始蒐集相關的資料數據,經過篩選、整理、分析、歸類、建檔之常規標準流程,匯聚國際著名的學術期刊之論文,尤其是美國的Science (科學)與英國的Nature (自然)兩本頂尖跨學術領域的期刊,編著精準醫學的系列教科書,以建構精準醫學知識網(庫),目前已完成五本著作–精準醫療大視界(Grand Vision of Precision Medicine)、精準腫瘤學(Precision Oncology)、精準老化醫學(Precision Aging Medicine)、AI奠基精準醫學(AI-Based Precision Medicine)及精準量子醫學(Precision Quantum Medicine),前三本已經出版,後二本尚在編輯中,預估將在今年九月前完成。這五本精典之作堪稱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中文版精準醫學叢書,兼具獨特創新、跨域整合、系統鏈結、高端前瞻等優點,值得欣慰的是精準醫療大視界和精準腫瘤學已雀屏中選為台灣精準醫學學會指定為專科醫師與諮詢師檢定考試的參考書。本人從這五本精準醫學教科書的內容萃取精準的重點,彙整編列成逾百題講課,每一講題授課2小時,其目的是要構建精準醫學知識網,藉以促進驅動現代醫學教育的成功轉型,並推動庶民化普及社會大眾。上述的創舉無非是要引領台灣精準醫學邁入新境界,達致精準醫學之終極目標。

  • 台灣醫學教育的期許

教育是國家之本,本固而根深,台灣的醫療水準之所以享譽全球,乃歸功於醫學教育的深耕扎實,及學醫者都是一流人才,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時代的巨輪不停的轉動,不進則退,21世紀的醫學教育承襲20世紀的餘蔭正面臨突飛猛進的科技創新之巨大衝擊,唯有順應潮流、迎合趨勢才能使現代的醫學成功轉型。綜觀台灣的醫學教育是保守有餘、創新不足,長久以往終將步入停滯落伍的境界,醫療水準亦將隨著下降沉淪。醫學界人士咸認精準醫學是21世紀醫學的新年代,是破壞式創新醫學(Creative Destruction of Medicine)的典範,但卻抱持墨守成規的態度,鮮有人積極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掌管醫學教育的政府機構更是不動如山,缺乏系統性的完整規劃,任由醫學院校自作主張、各行其事,導致五花八門、雜亂無章的課程紛紛出籠,實在令人對台灣醫學教育的前景擔心憂慮不已。有鑑於斯,本人著手編著五本精準醫學系列教科書作為拋磚引玉,期許醫學界同道來共襄盛舉,更企盼引起健康醫療產業界的共鳴迴響,齊心協力精誠團結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促使精準醫學成為常規正統的課程,唯有如此,精準醫學才能在台灣落地生根、成長茁壯、開花結果,而精準醫療的水準必會百尺竿頭、更上一層,願共勉之。